依照中醫的看法,人有體質,水果也有水果的性質,一不留神,多吃水果卻會讓人不舒服。體質分類是傳統中國醫學的獨特理論,也就是一般常聽到的寒、熱、虛、實。水果也有寒性、熱性、溫性、涼性之分。
認識自己的體質
人的體質有寒熱虛實之分,先認識自己的體質,再配合相應性質的食物,便能達到保養身體之效。
寒冷體質
“寒體質”的人,產熱能量低,所以手足較冰冷,臉色比一般人蒼白,容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白,膚色淡,口淡無味,喜歡喝熱飲,很少口渴,即使炎炎夏日,進入冷氣房也會覺得不適,需要喝杯熱茶或加件外套才會舒服。這類體質的人飲食上宜選擇偏溫熱者。
體質屬冷性,較怕冷,偏向貧血癥,若食用寒涼性食物時,則將使其冷癥更嚴重,由于四肢之冰冷感增加,促使末稍血液循環不良,造成即使在天暑之際,仍有手足麻痹之感覺,一到冬天則受寒冷環境之影響疼痛更劇。
溫熱體質
“熱體質”的人,產熱能量增加,身體較有熱感,臉色紅赤,容易口渴舌燥,喜歡喝冷飲,小便色黃赤而量少,進入冷氣房就倍感舒適。這類體質的人不太適宜服用溫熱性質的飲食,反而吃一些寒涼滋潤的食物,方能維持身體之平衡,感覺舒服,減少全身性的熱感。
體質虛與實
“體質虛”是生命活動力衰退所造成,人的精神比較萎靡。“體質實”則容易發熱、腹脹、煩躁、呼吸氣粗,容易便秘。
除了以上分類外,體質還有寒熱虛實交雜的可能,約略可分“寒與偏寒”,“熱與偏熱”,又或以一般來區分。
說到食物屬性,中醫有所謂“四氣”,這是指食物進入體內,會產生“寒、熱、溫、冷”的作用,如果不溫不熱,不寒也不涼,則歸屬于“平”性,而每種水果,都有其屬性,一般分為“溫熱”、“寒涼”、“甘平”三類。
溫熱類水果
所謂溫熱水果,指的是熱量密度高、糖分高的水果。吃下去后,肝臟的葡萄糖磷酸化的反應加速、肝糖合成增加、胰島素與升糠淚素比例上升、脂肪酸合成提高,三酸甘油脂合成也提高,肝臟充滿了待送出的油脂和糖,就容易上火,身體能量增加,就比較“熱”.
溫熱類水果有:棗、栗、桃、杏、龍眼、荔枝、櫻桃、石榴、菠蘿等。體質燥熱的人吃這類水果應適量。
寒涼類水果
體質虛寒的人對這類水果應慎用。寒涼類水果包括:柑、橘、菱、香蕉、雪梨、柿子、百合、西瓜等。
甘平類水果
甘平類水果有:葡萄、木瓜、橄欖、李子、梅、枇杷、山楂、蘋果等。這種水果適宜于各種體質的人。
中西醫角度看水果
中醫--中醫強調均衡、陰陽調和,所以體質偏熱的人要多吃寒涼性的食物,體質偏寒的人,自然要多吃溫熱性的食物。吃水果的原則也一樣。同時,地形、氣候也會影響生理與飲食。例如:廣州地屬亞熱帶,仲夏暑熱難當,受天熱、地暑的影響,人們常發生頭痛、身熱、口渴、心煩等現象,為了達到均衡,最好選擇吃些寒涼性的食物。
西醫--西醫不太講體質、食物屬性這回事,病人吃了某些水果,身體如果覺得不舒服,就是不適應,應該避免。
任何一種水果吃太多,無論體質再好,身體都會受不了。例如蘋果,雖然我們常說“每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但吃過量會傷脾胃。另外,荔枝吃多了會降低消化功能,影響食欲,產生惡心、嘔吐、冒冷汗等現象;杏過量食用會上火,誘發暗瘡;瓜果類由于水分多,吃多了會沖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荔枝、龍眼吃多都容易上火、躁熱。均衡飲食不僅要注意“質”,更重要的是在乎“量”,所以吃時記得用腦,仔細考慮是否適合自己。以下為你介紹各種常見水果所含的成分,有些不適宜多吃。
柿子--含有大量的單寧、柿膠粉,單寧收斂力強,故便秘患者不宜多吃。另外,空腹吃柿子或吃蟹后食柿子,易生柿石。因此,胃炎、胃酸過多、脾胃虛寒等病人,及在空腹、勞累后最好不食或少食柿子。
蘋果--含有大量的糖類和鉀鹽,攝入過多不利于心、腎保健。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腎病、糖尿病的人,不宜多吃。
香蕉--性寒,含鈉鹽多,患有慢性腎炎、高血壓、水腫癥者尤應慎吃。由于香蕉含糖量大,糖尿病人亦不宜多吃。
西瓜--含水量多,是盛夏消暑佳果,但肉質寒涼,年邁體虛者多吃易發生腹痛或腹瀉。心力衰竭者和水腫嚴重的病人也不宜多吃。
柑橘--性涼,胃、腸、腎、肺功能虛寒的老人不可多吃,以免誘發腹痛、腰膝酸軟等癥狀。橘子吃多了還容易上火,引起口角生瘡、目赤腫毒,誘發痔瘡。
荔枝--連續大量地食用,會使人臉色蒼白,產生頭暈、心慌、冒冷汗、打呵欠、乏力等癥狀,這是由于荔枝引起外源性低血糖反應所致,醫學上稱之為“荔枝病”.
榴蓮--榴蓮未必人人吃得起,由于它性質熱而滯,相當燥火,固不適合燥火重的年青人吃;但其補益價值則是相當高,有滋養強身的功用,可治心腹冷痛、胃痛以及皮膚病,用它來燉雞湯,又香又鮮甜,對體弱、寒底的老人家最滋補,一湯見效。牢記腎臟或心臟有疾病者少食榴蓮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