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薯退化的原因
馬鈴薯在栽培過程中極易受病毒侵染而造成嚴重減產。通常說的馬鈴薯退化現象,實際上是馬鈴薯植株在生長過程中感染了病毒。由于病毒的侵入破壞了馬鈴薯植株的正常生理功能,致使有的植株生長勢衰退、株型變矮、葉面皺縮,葉片出現黃綠相間的嵌斑,甚至葉脈壞死,直至整個復葉脫落等。由于制造養(yǎng)分的器官被病毒干擾和破壞,植株生長失常,造成大幅度減產。常見到的是,從外地調來的種薯在第一年或第一季種植時產量很高,而把收獲的馬鈴薯留種,再種植時,植株明顯生長勢差,產量下降,塊莖變小,這就是一般說的馬鈴薯退化現象。1955年以后由于用莖尖培養(yǎng)技術獲得無病毒植株,使原來患病的植株去掉病毒后完全恢復了該品種的特征、特性,其健康程度和產量水平都達到了剛育成時的最佳狀態(tài)。從此揭開了馬鈴薯退化之謎,證明了所謂的馬鈴薯“退化”,不是遺傳性的改變,而是病毒侵染的結果。
侵染馬鈴薯的病毒和類病毒有20多種,在我國危害馬鈴薯的病毒有5--6種、類病毒1種。這些病毒除能單獨侵染馬鈴薯植株外,還能與其他病毒復合侵染,即在同一植株上有兩種以上的病毒侵入。所以,馬鈴薯種植的時間愈長病毒愈重,減產幅度愈大。
病毒病傳播的途徑主要有接觸、摩擦傳毒和昆蟲傳毒。如X,S病毒和PSTV(紡錘塊莖類病毒)可通過田間植株間枝葉接觸互相摩擦,而使病株的病毒傳給健株,或在田間管理中通過工具和人的衣物把病毒傳給健株;咀嚼口器的害蟲在咬食病株后又咬食健株也可傳毒等;A,Y,M和--PLRV病毒可由蚜蟲、浮塵子、粉虱等昆蟲傳毒,而且桃蚜是傳播病毒的主要害蟲。尤其有翅蚜蟲傳播病毒最為普遍,傳毒快且流動性大,最難控制。不過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創(chuàng)造了不少防止種薯病毒性退化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