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視、報紙、書籍輪番轟炸你的大腦,面對繁雜的養生資訊究竟是握拳還是攤掌,是順其自然還是緊跟潮流,我的健康究竟由誰來做主?
新聞背景:在中國科協日前主辦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中醫與科學養生”會上,衛生部健康教育專家溫長路、張國璽等提醒,張悟本、馬悅凌“神話”被揭穿后,養生問題依然需要“冷”思考。比如,現在全國每年有1000多種健康類書籍,國人購買養生書籍的投入每年增加25%,但人們卻越看越困惑。其實,養生不是什么復雜的事,而是人類本能的保護措施,是一種生活習慣,就像人口渴了要喝水一樣。
五個養生問題要澄清
衛生部健康教育專家溫長路教授說,如何辨別養生問題,不僅老百姓困惑,也是業內、媒體界困惑的話題。養生本來屬于生活中的基本問題,是老百姓自己的財富,現在卻被一些人給講雜了、講亂了、講煩了,同一個問題出現了若干個答案。比如,有人說菠菜豆腐可以同煮,但也有人說這樣吃了就會出問題,弄得連老人都不會做飯了,F在,有5個養生問題需要澄清:
一是偷梁換柱,把各種說法都塞入養生。真正對人體健康有利的養生理念,符合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并經過科學家們的提煉?涩F在一些所謂的養生,很多是把過去文人著作中的一般說法或老百姓的個例拿來,冠以養生的帽子,造成養生亂象。
二是以偏概全,抽象中醫的個性化理念。天人相應觀、整體認識觀和辯證認識觀是中醫三大特點。中醫會根據人的地域、習慣、年齡等,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藥物、不同的劑量治療。大家全吃一種東西,肯定會出問題。
三是囫圇吞棗,混淆食養與食療的概念。食養看重的是食物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價值,在用量方面不甚講究。比如煮綠豆湯,可以抓一把也可以抓兩把來煮,食療則有嚴格的用量、禁忌癥,把這兩個概念等同,人們往往就不知該怎么吃了。比如,高血壓病人多吃芹菜有益,有的人就天天吃,家里有血壓低的則一口不敢吃。其實,芹菜作為蔬菜,降壓作用很弱,不可能一吃芹菜血壓就降低了。
四是瞞天過海,夸大藥物或食物的作用。一些養生專家出于特殊的需要,把某一種食物、藥物包裝成萬能的,所以就會出現吃綠豆、吃泥鰍的現象。藥物和食物沒有最好和最壞之分,各有所長和所短。
五是混淆是非,迎合以補為尚的觀念。有人說現在有三大怪:男人全陽虛要補陽,女人全血虛要補血,六味地黃丸成了萬能保健藥。養生不能和進補劃等號,認為補比泄好的觀念是錯誤的,吃人參流鼻血,就是補出了問題;養就是調養、補養,包括心理因素、飲食因素、氣血因素、體育鍛煉因素、藥物因素等。
五種養生方式要分清
大眾關注養生類節目或話題時,特別容易被一些與自身知識儲備差別比較大的新鮮概念所吸引,希望只用一種方法就可解決所有健康問題。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養生康復科主任張國璽說,養生熱反映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健康意識在提高,但養生觀念卻太落伍。很多人都有懶惰思想,總想一把鑰匙開所有的鎖,造成養生一哄而上的現象。養生重要的是建立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可歸為5大類:
精神養生。現在很多人精神壓力大,到醫院檢查,所有的指標都是陰性,但就是睡不好覺、全身沒勁、吃東西不香、頭疼等,心理性疾病軀體化。廣州、上海、北京對長壽老人進行的調查發現,100個長壽老人有100種活法,有長期吃素的,也有經常吃肉的,但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性格開朗、順其自然、知足常樂。
起居養生。中醫提倡睡子午覺,晚上11點之前一定要睡覺,中午睡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
飲食養生。很多病都跟吃有關系,如果飲食、營養搭配合理,什么都不用補了。還有,早餐很重要。美國有一個調查跟蹤吃早餐和不吃早餐的人幾十年,發現不吃早餐的人在中年和晚年高脂血癥狀、肥胖發病率明顯高于吃早餐的。
適量運動。比較和緩的太極拳等運動,尤其適合老年人。
藥物養生。有了慢性疾病就需要藥物養生,但一定記住:虛則補之,實則泄之。
【相關閱讀】
養生貴在良好的飲食習慣 向孔子學習“八不食”
冬季養生不妨多“吃醋” 增強體質抗疾病
飲食養生:巧吃蛋黃可增強嬰幼兒記憶力
揭秘京劇大師梅蘭芳飲食養生法
八成百歲老人喜歡早晚喝粥
立冬以后 早睡晚起
養生護心臟的十佳健康食物
中醫推薦:男性補腎養生 食療6個經典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