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在眾多的食品問題中,超市自制食品比較突出。近日,記者在市區江北某超市發現,其自制散裝食品大多無“QS”認證標志,成為食品安全的“重災區”。
自制食品:“QS”的“法外柔情”?
前不久,記者在江北某超市的自制糕點區看到,各種類型的糕點分類整齊地擺放在一邊,蛋糕、夾心面包、奶酪切片等讓人垂涎欲滴。記者隨意挑選了兩樣面包,售貨員用塑料袋裝好,便貼上了價格標簽。記者注意到,標簽上只有生產日期,沒有“QS”標志,更沒有包裝日期和保質期。
一名劉姓消費者告訴記者,一些超市自制的鹵肉、香腸以及各種面點標簽上也存在同樣問題。據觀察,無“QS”標志的主要是水產品、淀粉制品、冰糖、白砂糖以及超市自制的鹵肉、香腸。散裝食品是無“QS”標志的“重災區”,有些散貨的大包裝上也無“QS”標志。
除了大超市,一些社區便民店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在市區某小學門口的一家小店里,記者看到貨架上擺著一個個透明塑料罐,罐里盛著不同顏色的各種果汁,塑料罐的紅色蓋子上貼有標簽,標簽上印有“鳳梨”、“蘋果”、“草莓”等字樣,但沒有商標、生產廠家、廠址、生產日期等相關標識。記者向店主打聽那一罐罐果汁的來源,店主稱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買到,比如農貿市場等。由于此類“三無商品”成本低、利潤高,對一些店主頗有“吸引力”。
“QS”標志仍存在認知“盲區”
對“QS”標志的認知程度如何?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名在超市購物的消費者,就“QS”標志問題進行現場調查,其中三名顧客不知道“QS”標志是什么,只有五名顧客能粗略作答。正在超市購物的王大爺說:“只是覺得在超市買東西比在外面的零售店買要放心一些,所以對什么標志都不關心,只有出了問題才會想起看看包裝日期和保質期這些東西。至于‘QS’什么意思,我還不太清楚。”與此同時,記者在一家社區便民超市里詢問了兩名營業員,他們都表示不太清楚。
自制食品送檢 呈上升趨勢
據有關方面介紹,2005年時有關食品質量送檢案件不過十多起,2007年超市、商場自制食品送檢的案件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其中超市自制食品質量問題較突出。個別食品都存在菌落總數、大腸桿菌嚴重超標問題,有些一眼就能看出無法食用。從送檢的投訴中看出,過期生肉、過期鹵品、變質水果拼盤等問題時有發生,而熟食因衛生條件造成二次污染的問題更是普遍。
是否這些超市缺乏質量監管體系?據了解,一些超市都設有產品質量部門,配備了專業人員,并制定了相關的管理措施,可為何還頻頻出現自制食品安全隱患呢?一家超市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相對于一些食品流通領域,超市的食品質量還是普遍較高,但并不排除部分超市經營者知法犯法,向消費者出售過期食品;或者雖知重要,但仍有執行時把控不嚴導致問題食品流進超市的現象。據悉,市區幾家大型超市正在努力改善自律機制,保證自制食品安全問題。
市消協有關人士認為:“‘QS’認證是針對食品加工企業而言的,主要應用于生產加工環節,而超市是零售業,屬于流通環節。超市自制食品制作工序過于簡單,多數時候都是現做現賣,沒有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從目前來看,超市自制的熏雞、臘腸等肉制品和現榨果汁、豆漿飲料等食品都沒有列入‘QS’認證范疇,這給監管帶來一定難度。工商主要監管流通領域的食品安全,我們把食品監管作為工作的重點,不定期地對各類食品進行抽檢,對不合格的產品,我們將嚴懲不貸。
超市大部分熟食自產自銷,即使事后檢測發現質量問題,也早已賣出去了,“事后監管意義已經不大。”江南消協有關人士說,“現在對超市自制食品類的檢測和監督還存在一些監管環節上的脫節現象。造成這種脫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國對食品衛生的監管采取的是分段管理,質量監督部門負責產品在生產環節的監督,工商部門負責產品在流通領域的監管……因為各個部門的職能有限,所以在各個環節的銜接上可能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還有五大問題影響超市食品安全:質量管理部門設置不當,不少超市將質量管理部門設在采購或營運部門,“進門和開門的是一個人”;對加盟店及聯營招商部分管理力度不夠,這正是投訴最多和安全問題最集中的部門;分店檢測力量相對薄弱,供應商向門店直送食品的質量存在監督缺陷;現場加工食品的原料質量控制存在隱患,有的超市往往將一些新鮮度不佳但還在保質期內的生鮮制品和原材料,在現場加工制作成食品;有的超市過分壓低進貨價,導致產品質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