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機質的吸收
與其他成分相結合的無機質,必須經過分解釋放,然后形成與自由離子一樣的溶液成分。對于那些不能溶解的成分,則有可能被特別環境下的酸堿物質加以變化,最終變成可溶解性的無機離子!阍跈C體內不溶解電離的無機質,是很難被吸收的。
無機質的吸收,主要發生在小腸部位。可以分為二種吸收形式,即:被動倒性轉運的擴散形式或主功性轉運形式。通過被動性擴散形式進行轉運的無機離子,包括有鈉、鉀、氯、碘等,一般它們的吸收過程要依靠腸內容物與腸細胞內液、外液以及血液之間的濃度差、滲透壓差等。一般認為某離子往往總是在正反方向上同時進行轉運的,吸收的正結果,只不過是在這兩個轉運方向上一種轉運量差的表現。
對于鈉離子的轉運,有時候還具有一種主動性轉運機理。這時候,腸粘膜細胞往往通過鈉泵蛋白將鈉離子從腸液中轉運入血液。目前認為,鈉離子的吸收還可能與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存在有—定的關系。在二價離子中,吸收速度最快的要屬鈣。它是通過一種主動性轉運機理進行吸收的,需要有維生素D和ATP的幫助。鐵離子的吸收,一般也是通過主動性轉運機理進行的。目前認為,二價鐵離子比三價鐵離子的吸收速度要快得多,因此,存在行使食物中三價鐵離子還原的酸性環境以及還原劑,如維生素C時,將使機體吸收鐵的量加大。
二、無機質的中間代謝
無機質的中間代謝,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維持各種離子濃度的穩定性,從而保證機體各種相關功能的正常發揮。為此機體具有能夠有選擇性地從食物中吸收所需要的離子,通過順自然規律的被動性形式和逆自然規律的主動性形式,以及通過腎臟功能將過剩的離子排泄出體外的能力。一般無機質都參與生化酶的反應,并且具有維持機體正常功能的作用。其中,鉀、鈉、鈣、鎂、氯等成分主要用于保證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中的滲透壓以及濃度差,而鈣、磷等則是機體硬組織的主要構成成分。在考慮無機質的中間代謝時,體液的離子組成并不是處處一致的。各種體液都具有自己特定的離子濃度的水溶液體系,在這個體系小,由水平衡和離子平衡一起構成一個功能單元。
三、無機質的營養生理學意義
無機質作為一種需要量不大,但卻不可缺少的必需成分,與維生素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有人也將其比稱作為“無機維生素”。
1、不能用于提供能量
無機質不具有實際能量源的意義,因此,不會對機體的能量供給產生作用。
2、作為機體的基本構成成分
無機質對于機體組織,大體上可以區分為三種構成形式即:
①硬組織。這是機體內無機質的主要存在,即骨骼或骨的構成。通過磷和鈣的不溶性化介物,如磷酸鈣、碳酸鈣等,逐漸沉著形成。一般認為,硅、鐵和鎂也參與了骨和齒類硬組織的構成。
②軟組織。在筋肉、腺體、腦和神經組織等中的無機質成分,主要以’細胞內容物的形式存在。包括有含磷的核蛋白質、磷脂質,含碘的甲狀腺激素,含鈉、鉀、鈣、鎂、硫、磷、氯等無機離子的血液和軟組織中的細胞原形質等。一般鉀鹽在軟組織中比較多,而鈉鹽在體液中比較多。
③體液。在機體的液體組織,如血漿、淋巴液和細胞間液中,無機質以可溶性的鹽類存在。一般體液中存在有多種多樣的無機鹽離子。
3、用于調節機體功能
無機質調節機體功能的具體內容,可以分為5個部分。
①幾乎全部的無機質都可用以體液的交換,以維持一定的體液濃度差和滲透壓等。
②幾乎全部的無機質,特別是鈉、鉀、鈣,對于維持筋肉組織的收縮性以及神經組織的刺激傳導能力具有特別的意義。
③鈣對于血液凝固過程是必要的因子。
④鐵和硫對于機體內的氧化過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可以促進組織中的氧化速度。
⑤堿性元素鈉、鉀、鈣、鎂、鐵和酸性元素磷、硫、氯是維持機體酸堿平衡的基本物質。
4、無機質之間的關系
①鈣、磷和鎂的關系。在鎂與其他元素具有合適量比的情況下,增加鈣或磷的攝入量,將會引起鎂的欠缺。同時,在鎂的攝取量不足時,則將影響到鈣和磷的骨質化,從而影響到機體的生長。
②鈉、鉀和氯之間的關系。一般鈉、鉀和氯的機體需要量以及食物供給量都比較大,所以,大多不會產生缺乏。但是,在攝食植物性食品過量的情況下,即鉀的攝入量過大時,將會引起機體氯化鈉排泄量的增加。
5、無機質與維生素之間的關系
在機體內,維生素D的量對鈣、磷的吸收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維生素D還可以維持血液中鈣、磷的平衡。維生素A和維生素C對于鈣和磷的利用也有幫助。大多數維生素B則需要與磷酸相結合以后才能發揮作用。
6、無機質與酶和激素的關系
在酶蛋白質中,磷和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他的聯系則包括:鎂和能量傳遞酶系、鐵和細胞內的氧化還原酶系等!阏J為無機質與激素之間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互相發生作用:
①皮質激素醛甾酮對于無機質,主要為鎂、鈉和鉀的代謝的影響。
②由于無機質的存在,如鋅,對于卵泡刺激素和黃體形成激素將會發生影響。
③與激素的功能相關的無機質,有碘和甲狀腺素,鋅和胰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