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曾曝光了廣州白云區太和鎮云燕畜牧發展公司一個奶牛場的600多頭奶牛中,有70%患了結核病,很多奶牛都是一邊打針一邊擠奶,每日仍有兩噸多從病牛身上擠下的奶供應廣州市場。這樣的牛奶,你敢喝嗎?
奶牛結核病疫情的趨勢
據了解,廣州市有奶牛飼養場125個(牛奶公司10個),飼養奶牛1.8萬頭。其中,國有大場五個;外資場一個;其余為個體戶,養奶牛數占總數50%。關于廣州市現有多少奶牛飼養場發現結核病疫情?業內人士指出,近幾年來,廣州大的奶牛場較少發現此病,部分規模較小的私人奶牛場有病例發生。但今年云燕等奶牛場卻被防疫機構檢出有較多的陽性牛,“情況不容樂觀”。
業內人士表示,廣東省在2001年以前,已將奶牛的兩大傳染。航Y核病與布氏病清理和控制得非常干凈(即基本凈化)。但近三年又開始復發。
其實,這不僅是廣州和廣東的問題,外省也有這個問題。結核病疫情上升可以說是全球性的趨勢。不久前,廣東檢驗檢疫總局也從美國進境的142頭良種奶牛中,檢出19例患有結核病、副結核病的陽性種牛,并進行了撲殺和銷毀處理。此舉打破了美國25年來沒有牛結核病的說法。
隔離檢疫落空管理監控困難
近年來,廣州市奶牛業發展迅速,奶牛數從2000年的1.1萬頭,增長到2002年底的1.8萬頭。廣州每年要從省外購買4000頭~6000頭奶牛,正是這批從外地進入的奶牛,給廣州市奶牛業帶來極大的疫情隱患。
按國家有關規定,外地的奶牛進入本地前要在當地先行進行檢疫,然后到本地后,再進行45天的隔離檢疫。但目前的情況是,外地的奶牛在當地的檢疫不夠徹底和嚴格,將病毒帶了進來。而本地只對從外國進口的奶牛進行45天隔離檢疫,對外地進來的奶牛則沒有進行45天隔離檢疫。據說,之所以沒有隔離檢疫,一是因為現在的牛群都是自發性買賣關系,在控制上有許多漏洞;二是因為本省、市缺少專用動物防疫檢疫場地。
同時,眼下發展最強勁的是個體戶的奶牛飼養場,這些個體戶飼養場少則養3~5頭奶牛,多數養50~200頭,小而分散,其形式多為“公司+基地”(農戶),與牛奶公司簽有供奶合同。在前不久舉行的一次農村問題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肯定該模式對農業產業化生產起到強大帶動作用的同時,對如何監管農業的生產過程提出了疑慮。認為該模式監管成本非常高,政府無法對分散的農戶或基地進行監管。
利益驅動想方設法瞞報
疫情還有另一個問題值得重視,這就是利益的驅動和法律意識的淡薄,使個別個體戶甚至單位的奶牛飼養場,發現奶牛感染結核病后不愿報告。
如今奶牛場買一頭不太好的牛要1萬~1.3萬元,買一頭從外國進口的好牛要2.3~2.5萬元,自產的小牛從小養到大,成本也超過1萬元。結核病是慢性病,病情發展有一個緩慢的過程,如病牛癥狀不嚴重,還可產奶,一些奶牛場就舍不得殺掉,而會像云燕場一樣,想方設法瞞報疫情,并在防疫部門人員前來檢疫時做手腳干擾。防疫部門的人員說,有的個體戶即使只被撲殺一兩頭病牛,也喊打喊殺。瞞報的結果是造成疫情迅速蔓延。
按照現今牛奶公司乳品廠對鮮奶的收購標準,只要這些奶牛場在一年一度的防疫部門前來檢疫時做手腳,騙得一紙《動物防疫合格證》,就可在這一年中把病奶順順當當賣給牛奶公司的乳品廠。而乳品廠每天對收購奶的例行檢查中,并沒有結核病一項,結核奶就這樣流向市場。
加大補貼投入堅決打擊瞞報
那么,怎樣才能遏制結核病疫情上升的勢頭,讓老百姓喝上放心奶呢?
相關專家表示,首先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視,要加大“補貼”的投入。
按國際慣例,農戶的禽畜因疫情被撲殺,政府應給于補貼。奶牛場撲殺病牛后只要得到合理的補償,就不會出現瞞報情況。據介紹,廣州市政府現已開始重視這一問題,今年專門撥款60萬元,規定如發現結核與布氏兩種病牛,作出撲殺處理后,將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問題是,這筆錢太少了,如果每頭補3000~5000元左右,只能補貼100~200頭牛,顯然是杯水車薪。在這一點上,有3000頭奶牛的花都區做得較好,他們下發了一個通知:明年起個體養奶牛戶檢出兩種病后一律作無害化處理,政府統一補錢。
同時,廣州沒有專用動物防疫檢疫場地,要切實落實國家有關外地牛到本地后進行45天隔離檢疫的規定,解決場地已成當務之急。
有專家還指出,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農業執法部門尤其是縣、鄉一級的農業機構,面臨著資金投入、人員投入、經費籌集都很少的困境,而按照分級管理、屬地管理的原則,基層機構直接處于農產品質量監管第一線,他們面臨的困境大大制約了農業部門對農產品質量的監控力度。
其次,執法部門應加大執法力度,對瞞報疫情的單位個人要嚴罰不貸。
專家們指出,現在雖然國家有《動物防疫法》、農業部制定了《牛結核病防治技術規范》,但執法部門執法力度不夠。如果市防疫所依然如故,檢疫前提前通知奶牛場,打檢疫針后等結果的72小時無人在現場監控,就無法杜絕作弊現象。同時,對瞞報疫情的單位個人要加重處罰,才能起殺一儆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