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絨蓋乳菇
發(fā)布日期:2007-09-12
核心提示:編號 PRB.0797 圖 例 中文學名 亞絨蓋乳菇 拉丁學名 Lactarius subvellerreus Peck 中文別名 同物異名 圖 797 亞絨蓋乳菇 : 1. 子實體, 2. 孢子, 3. 囊體 分類地位 傘菌目、紅菇科、乳菇屬 形態(tài)特征 子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直徑4-15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呈淺漏斗狀
編號 |
PRB.0797 |
圖
例
|
|
中文學名 |
亞絨蓋乳菇 |
拉丁學名 |
Lactarius subvellerreus Peck |
中文別名 |
|
同物異名 |
|
圖 797 亞絨蓋乳菇 : 1. 子實體, 2. 孢子, 3. 囊體 |
分類地位 |
傘菌目、紅菇科、乳菇屬 |
形態(tài)特征 |
子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直徑4-15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呈淺漏斗狀,表面密被短絨毛,無環(huán)帶,白色有淺黃色斑,干后或成熟后變?yōu)槿夤鹕吘墐?nèi)卷或伸展。菌肉致密,白色,味辛辣。乳汁白色或略呈淡乳黃色,干后黃色。菌褶窄,稠密,直生至稍延生,白色至淺黃色,傷后或干后呈肉桂色,常分叉。菌柄長2-5cm,粗0.8-2.5cm,一般短粗,白色有短絨毛,干后呈肉桂色。孢子印白色。孢子寬橢圓形、卵圓形至球形,有小疣并有聯(lián)線,7.5-9.5μm×5.5-8μm。褶緣和褶側囊體梭形或近圓柱形,有的頂端具乳頭狀突起,45-71μm×5.5-10.5μm。 |
生態(tài)習性 |
在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地上單生或群生。 |
分布地區(qū) |
福建、湖北、吉林、黑龍江、貴州、云南、四川、江蘇、西藏等。 |
經(jīng)
濟
用
途
|
據(jù)報道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別為70%和60%。另外此菌屬外生菌根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