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螟(鉆心蟲)
三化螟屬鱗翅日,螟蛾科,廣泛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稻區,特別是沿江、沿海平原地區受害嚴重。它食性單一,專食水稻,以幼蟲蛀莖為害,分蘗期形成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轉株為害還形成蟲傷株!翱菪拿纭奔啊鞍姿搿笔瞧錇楹蟮局曛饕Y狀。
[識別]
成蟲:體長9~13毫米,翅展23~28毫米。雌蛾前翅為近三角形,淡黃白色,翅中央有一明顯黑點,腹部末端有一叢黃褐色茸毛;雄蛾前翅淡灰褐色,翅中央有一較小的黑點,由翅頂角斜向中央有一條暗褐色斜紋。
卵:長橢圓形,密集成塊,每塊幾十至一百多粒,卵塊上覆蓋著褐色絨毛,像半粒發霉的大豆。
幼蟲:4~5齡。初孵時灰黑色,胸腹部交接處有一白色環。老熟時長14~21毫米,頭淡黃褐色,身體淡黃綠色或黃白色,從3齡起,背中線清晰可見。腹足較退化。
蛹:黃綠色,羽化前金黃色(雌)或銀灰色(雄),雄蛹后足伸達第七腹節或稍超過,雌蛹后足伸達第六腹節。
三化螟因在江浙一帶每年發生3代而得名,但在廣東等地可發生5代。以老熟幼蟲在稻樁內越冬,春季氣溫達16℃時,化蛹羽化飛往稻田產卵。在安徽每年發生3~4代,各代幼蟲發生期和為害情況大致為:第一代在6月上中旬,為害早稻和早中稻造成枯心;第二代在7月份為害單季晚稻和遲中稻造成枯心,為害早稻和早中稻造成白穗;第三代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為害雙季晚稻造成枯心,為害遲中稻和單季晚稻造成白穗;第四代在9、10月份,為害雙季晚稻造成白穗。
螟蛾夜晚活動,趨光性強,特別在悶熱無月光的黑夜會大量撲燈,產卵具有趨嫩綠習性,水稻處于分蘗期或孕穗期,或施氮肥多,長相嫩綠的稻田,卵塊密度高。剛孵出的幼蟲稱蟻螟,從孵化到鉆入稻莖內需30~50分鐘。蟻螟蛀入稻莖的難易及存活率與水稻生育期有密切的關系:水稻分蘗期,稻株柔嫩,蟻螟很易從近水面的莖基部蛀入,還有,孕穗期稻穗外只有1層葉鞘;孕穗末期,當劍葉葉鞘裂開,露出稻穗時,蟻螟極易侵入,其他生育期蟻螟蛀入率很低。因此,分蘗期和孕穗至破口露穗期這兩個生育期,是水稻受螟害的“危險生育期”。
被害的稻株,多為1株1頭幼蟲,每頭幼蟲多轉株1~3次,以3、4齡幼蟲為盛。幼蟲一般4或5齡,老熟后在稻莖內下移至基部化蛹。
就栽培制度而言,純雙季稻區比多種稻混栽區螟害發生重;而在栽培技術上,基肥足,水稻健壯,抽穗迅速、整齊的稻田螟害輕;追肥過遲和偏施氮肥,水稻徒長,螟害重。
春季,在越冬幼蟲化蛹期間,如經常陰雨,稻樁內幼蟲因窒息或岡微生物寄生而大量死亡。溫度24~29℃、相對濕度90%以上,有利于蟻螟的孵化和侵入為害,超過40℃,蟻螟大量死亡,相對濕度60%以下,蟻螟不能孵化。
[防治]
(1)農業防治技術 ①齊泥割稻、鋤劈或拾毀冬作田的外露稻樁;②春耕灌水,淹沒稻樁10天;③選擇螟害輕的稻田或旱地作綠肥留種田;④減少水稻混栽,選用良種,調整播期,使水稻“危險生育期”避開蟻螟孵化盛期;⑤提高種子純度,合理施肥和水漿管理。
(2)化學藥劑防治 ①防治“枯心”:每畝有卵塊或枯心團超過120個的田塊,可防治1~2次;60個以下可挑治枯心團。防治1次,應在蟻螟孵化盛期用藥;防治2次,在孵化始盛期開始,5~7天再施藥1次。②防治“白穗”:在蟻螟盛孵期內,破口期是防治白穗的最好時期。破口5%~10%時,施藥1次,若蟲量大,再增加1~2次施藥,間隔5天。③常用藥劑:可用3.6%殺蟲單顆粒劑,每畝4千克撒施;或用20%
(2)噴磷乳油,每畝100毫升,加水75千克噴霧;或用50%殺螟松乳油,每畝100毫升,加水75千克噴霧。
(3)生物防治技術 三化螟的天敵種類很多,寄生性的有稻螟赤眼蜂、黑卵蜂和嚙小蜂等,捕食性天敵有蜘蛛、青蛙、隱翅蟲等。病原微生物如白僵菌等是早春引起幼蟲死亡的重要因子。對這些天敵,都應實施保護利用,還可使用生物農藥bt、白僵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