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規律 玉米耕葵粉蚧屬同翅目,粉蚧科,該蟲在玉米田一年發生3代,以第二代為害最重。每年9~10月份雌蟲開始產卵,以卵附著在田間殘留的玉米根茬上、玉米苞葉內、雜草根部或土壤中殘存的秸稈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開始孵化,以若蟲和雌成蟲危害小麥及禾本科雜草。由于此時小麥群體較大,根系發達,受害植株不表現明顯癥狀,第一代成蟲6月上旬小麥收獲時開始羽化,雌蟲交尾后把卵產在玉米莖基部土中或葉鞘里;第二代發生在6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主要危害夏播玉米,6月中下旬,卵開始孵化為若蟲,而后遷至夏玉米的根部或近地面的葉鞘內進行危害,此期正值玉米2~3葉期,植株抵抗力弱,蟲害群體又大,極易造成嚴重危害;第三代于8月中旬至9月中旬危害玉米或高粱,此時作物已近成熟,危害程度較小。
二、危害特點 該蟲主要危害夏玉米,以雌成蟲及若蟲在近地面的葉鞘內及根莖部刺吸汁液,呈現白粉絮狀聚集危害,受害玉米初期葉鞘發黃,葉片從葉尖、葉緣開始發黃,自下而上逐漸卷曲、干枯,個別葉片出現黃綠相間的條紋,植株矮小細弱;重者植株根莖部變粗,莖基部發黑,根尖變黑腐爛,嚴重時不能結穗,甚至整株死亡。
該蟲一般在玉米播種過早或過晚、播種較淺、水肥管理差、土壤板結的地塊發生重,在雜草較多、小麥—玉米兩熟制地區發生重,玉米苗期至拔節期受害最重。除危害玉米、小麥等禾本科作物外,還危害狗尾草、金色狗尾草、馬唐等禾本科雜草,其中以狗尾草、金色狗尾草等發生量較多,是重要的蟲源。
三、發生重的原因分析
1.該蟲蟲體小,隱蔽性強,在根部進行危害,不易察覺,容易忽視其防治。
2.玉米耕葵粉蚧抗性強,能分泌偽裝和保護自己的蠟粉,防治比較困難。
3.防治技術不當,防治方法和防治適期掌握不準確,造成蟲源的逐步累積。
4.小麥—玉米兩熟制的種植結構為玉米耕葵粉蚧的連年發生提供了大量蟲源及有利的生存條件。
5.干旱的氣候條件及干燥的土壤環境有利于玉米耕葵粉蚧的生存繁殖。
6.禾本科雜草的增多為玉米耕葵粉蚧的發生提供了生存繁殖的場所,造成蟲源基數不斷擴大。
四、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1)合理輪作倒茬,在玉米耕葵粉蚧發生嚴重地塊不宜采用小麥—玉米兩熟制種植結構,可將受害較重的夏玉米地塊改種棉花、豆類、甘薯、花生等雙子葉作物,以破壞該蟲的適生環境,減少蟲源。
(2)及時深耕滅茬,并將根茬深埋或帶出田外集中銷毀,消滅蟲源。
(3)玉米要適期播種,不能過早或過晚,播種深度要適中,一般3~5厘米為宜。
(4)及時中耕除草,尤其要注意清除禾本科雜草,可減少寄主,減少蟲源。
(5)加強肥水管理,精耕細作,促進作物生長,提高抗蟲能力,而且土壤墑情好對害蟲也有抑制作用。
2.化學防治。由于玉米耕葵粉蚧2齡以后的若蟲體表附著一層蠟粉,適應性較強,再加之幼苗期植株矮小,生活力弱。所以,在防治上要“早用藥、早防治”,防治適期在2齡若蟲以前,一般玉米3~5葉期,防治方法可采用藥劑灌根、撒毒土和隨水灌藥。
(1)藥劑灌根?捎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灌根(去掉噴霧器噴片),每株用藥液量100~150克,重點噴施玉米植株下部葉鞘處和莖基部,并使藥液滲到植株根莖部。
(2)撒毒土?僧用48%毒死蜱乳油或30%毒·辛微囊懸浮劑500毫升拌細潮土20~30公斤,環撒在玉米苗莖基部周圍,撒后澆水。
(3)隨水灌藥。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1公斤隨水澆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