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鉗蝎繁殖力強,成活率高,是人工飼養(yǎng)的好品種。目前,市場上全蝎供應量僅為需求量的20%,干蝎的收購價比10年前翻了三番,人工養(yǎng)蝎前景廣闊。現(xiàn)將人工養(yǎng)蝎的“十字要訣”介紹如下,供廣大養(yǎng)蝎戶參考。
建,即科學建造蝎窩。場址確定后,要對其進行科學規(guī)劃,分為養(yǎng)殖室、繁育室、飼料室以及管理人員的生活區(qū)等。一般在養(yǎng)殖室內修建2~3平方米的養(yǎng)蝎池若干個,蝎池的規(guī)格可根據房間的形狀而定。正常情況下長2米、寬1.5米、高0.5米。在池壁內側靠上方處粘貼20厘米左右寬的玻璃或光滑材料,以防蝎子外逃。蝎池中央建面積占1/4的花池,放入沙土,可栽上一些對蝎子無害且耐陰的花草。底部鋪上5厘米厚經過1/10000高錳酸鉀消毒的沙土,沙土上錯落有致地擺放若干層磚塊或瓦片,以便蝎子在縫隙中生長和棲息。捕捉蝎子時只需翻動磚塊或瓦片,花草及沙土原地不動。這樣既方便又省工。蝎池內可放2~3個喂食盤(大小約為20厘米長、10厘米寬,盤沿高度1厘米左右),使蝎子有固定的覓食場所,既能避免食物殘渣和死亡的蟲體污染場地,又節(jié)約了飼料。
食,即合理投喂食物。蝎子的捕食與溫度有直接關系。26~30℃時,蝎子在單位時間內捕食次數增多,每天捕食量也較大,此時,可每3天投喂1次食物。溫度低時可適當延長投喂間隔天數,投喂時間以晚上6~8時為好。
水,即適時喂水。人工養(yǎng)蝎時,要及時而恰當地給蝎子供水。環(huán)境干燥,又缺乏飲水的情況下,容易導致蝎子自相殘殺。
溫,即溫度的控制。蝎子的生長發(fā)育最適宜的溫度為26~38℃,產仔適溫在34℃左右。當溫度降至10℃以下時,蝎子會處于冬眠狀態(tài)。當溫度達到40℃以上時,蝎體內的水分就會被蒸發(fā),出現(xiàn)脫水死亡現(xiàn)象。
濕,即濕度的控制。蝎子的活動區(qū)土壤中的含水量應常年控制在15%~18%,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70%~80%。一般來說,活動場所要求偏濕些,棲息的穴窩要求稍干燥些。若空氣過干或過濕,應及時灑水或通風。
捉,即捉放雄蝎。孕蝎產仔前,應把雄蝎全部捉出,另池飼養(yǎng),以免雄蝎擾亂孕蝎產仔或搶食仔蝎。孕蝎產完仔并大小分離后,應及時把雄蝎放入母蝎池中,讓其自由交配,為再次產仔打好基礎。
密,即放養(yǎng)密度。蝎子蛻皮時完全失去自衛(wèi)能力,已蛻皮的和還沒蛻皮的會吃掉正在蛻皮的蝎子。所以,為提高仔蝎的成活率,蛻皮期間的放養(yǎng)密度應盡量小些。
分,即母仔及時分離。仔蝎蛻去第一層皮后再過3~7天,身體強壯的可離開母蝎背獨立生活。此時,應把仔豬與母蝎及時脫離,不然會發(fā)生“大吃小”的現(xiàn)象,降低仔蝎成活率。
光,即增加光照。對孕蝎增加光照時間,能促使蝎子提前產仔,減少死胎。
防,即防蟻害和鼠害。蝎子的天敵主要是螞蟻和老鼠。夏秋季節(jié)往往有成群螞蟻潛入蝎窩覓食,既吃飼料,又吃仔蝎。其防治的方法是:在蝎池周圍筑上水槽或用樟腦丸50克、食油50克、鋸末250克,混合拌勻,撒在蝎窩周圍,擋住螞蟻。如螞蟻已侵入蝎窩,可將煮熟的肉骨頭放入,誘出捕殺。蝎子冬眠時,不食不動,同時窩內的溫度較高,老鼠極易侵入騷擾,拖走蝎子,甚至在蝎窩內定居。因此,此時要特別注意防鼠,堵塞鼠洞或藥殺、械捕。天氣轉暖時蝎子開始活動,老鼠怕蝎子蜇,不敢動蝎子,但會搶食黃粉蟲或地鱉蟲等飼料,造成蝎子飼料不足相互殘食。因此,一定要想方設法防止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