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散養雞發生死亡的主要階段是0~30日齡,由于受溫度、環境、飼養等因素的影響,加上人為因素,發病率、死亡率較高。因此,散養雞在育雛室中育雛的30天里,要著重抓好以下幾點:
1.控制好育雛期間的溫度和濕度
溫度對雛雞的體溫調節、采食、飲水及消化吸收均有密切的關系。溫度過低,雛雞為了抗寒,發生扎堆現象,影響采食和運動,易發生凍死和壓死,并易誘發呼吸系統疾病、大腸桿菌病、沙門氏病等,所以保溫是育雛期的關鍵。1周齡內,育雛室內保持35℃~32℃,以后每周下降2℃或每天下降0.5℃,到20日齡時舍內溫度為25℃~22℃。育雛室內相對濕度保持在60%~70%之間。
2.優質的飼料和清潔的飲水
在育雛期間采用全價雛雞飼料,在出育籠室前3天由少到多加入混合料。小雞出殼后要飲用涼開水或清潔的飲水,并要先飲水再吃料。
3.合理的光照
光照對雛雞的運動、健康、飲食等有直接影響。開始3~4天,舍內晝夜光照時間為22~23小時,也可采用24小時光照,一周以后逐漸減少光照時間和亮度,至出雛時采用自然光照,30平方米的育雛室,每層裝40~50瓦的白熾燈2盞。
4.精心管理
室內保持空氣新鮮,及時通風換氣,每天定時定量飼喂,周圍環境安靜,防止應激,特別要做好防鼠害工作,夜間專人值班管理。飼養密度適中,一般以100~150只組群為宜。搞好疾病預防和消毒,謝絕無關人員進入育雛室。
二、計劃免疫
目前對散養雞沒有統一的免疫程序,而大多散養雞中死亡最多的是雛雞白痢桿菌病、甘保羅病(傳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禽流感等,通過集中育雛,防止白痢桿菌病的發生。
農村散養雞推薦免疫程序
1日齡:馬立克氏病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
3~9日齡:新支二聯苗或新支腎二聯苗每只2羽份,滴眼和鼻,或用新支油乳劑皮下注射,同時用新支或新支腎點鼻、點眼或飲水。
10~14日齡:法氏囊弱毒疫苗每只2羽份,飲水或滴口。
20日齡:新城疫Ⅱ系或Lasta或新支52疫苗每只2份,滴鼻眼或飲水。
60~62日齡:若雞群生長發育正常,用雞I系活疫苗、雞痘活疫苗分別胸部肌肉注射;若雞群發育不好,可用雞新城疫Lasta系活疫苗點眼或3~4倍量飲水,間隔20~30天再用雞新城疫I系活疫苗、新城疫Ⅰ系疫苗肌肉注射、禽出敗菌苗肌肉注射、左旋咪唑驅蟲一次。
120~125日齡:用新支減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左旋咪唑二次驅蟲。
另外,農村散養雞還必須進行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種,可在14日齡左右接種1次。飼養期較長的家禽,在第1次免疫接種后,每隔2~3個月再接種1次較為合適。20日齡以內雛雞接種量為成雞的50%左右,一般為0.25~0.3毫升。
三、分散飼養
經過集中育雛30天的雞,再由農戶分散飼養后,由于溫度、環境的變化,一時難以適應,銜接好此階段的飼養,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繼續做好保溫
育雛在春季3~5月間進行,此時氣候多變,易受冷空氣的影響。要采取各種保溫措施,做好保溫工作,如用保溫傘、電燈、地炕或火爐加溫,墊棉絮、稻草等,確保雞苗順利度過寒潮。
2.防止突然改變飼料
最好使用與育雛期統一配方的飼料,既保證雞生長發育對各種營養的需要,又能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
3.搞好清潔衛生
飲水要充足,水槽、料槽經常清洗、消毒,墊料干燥,做好防鼠害,防止人為造成的死亡。
4.發現疫病及時診斷和治療
雞群發病或死亡時,要對癥下藥,及時治療,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