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蛋率低而不穩
走訪的十幾個雞場和電話咨詢的多數雞場,進入冬季以來,產蛋率均不理想。一般在30%左右,高者不足50%,有的甚至20%,而且起伏較大,低而不穩。
2.雞蛋品質下降
雞蛋品質主要表現在雞蛋蛋殼的厚度、堅固度、蛋殼表面清潔度和蛋黃色澤等方面。一些雞場雞蛋的蛋殼厚度和堅固度降低,出現薄殼蛋、砂皮蛋和軟殼蛋;一些雞場蛋殼的清潔度普遍較差,沾滿糞便和污染物;多數雞場的蛋黃色度大幅度降低。由放牧期的9個以上羅氏單位降到8個以下。
3.疾病有所抬頭
一些雞場出現呼吸道疾病,一些雞場出現體內外寄生蟲病,個別雞場偶然發生馬立克病(內臟型)。
二、原因
由于不同雞場的具體情況不同,問題比較復雜。但共性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圈雞過晚
產蛋雞要求溫度范圍是8~27℃,最適溫度是13~24℃。假如環境溫度過低,不僅降低產蛋率,而且還會導致采食量增加,營養的無謂損失。正常情況下,當環境溫度最低降到5℃左右時,就應將在野外放牧的雞圈回雞舍,并在雞舍的朝陽面增加與雞舍面積等同或大些的塑料棚作為運動場。可是,有些雞場至今仍然在室外放牧,夜間雞舍沒有任何保溫設施。
2.光照時間短
調查發現,很多雞場雞舍的光照時間天天不足12小時(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有些在野外建造的雞場沒有電源,根本沒有補充光照。
3.喂料量不足
一些雞場沿用放牧期補料的數目和方法,天天補料在50~75克,少數到達100克。這對于沒有保溫設施,仍然處于野外放牧的產蛋雞來說,其營養是遠遠不夠的。
4.營養失調
一些雞場配料隨意,有啥喂啥;有的雞場按照籠養雞標準配料;也有的雞場購置本地所謂的“柴雞專用料”;還有的雞場看到目前飼料價格較高而用廉價原料,營養嚴重失衡。主要表現在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嚴重不足、蛋白能量失衡、礦物質比例失衡、必須氨基酸和非必須氨基酸失衡等。
5.缺乏自然蛋黃增色物質
進入枯草期,盡管有時蛋雞在野外放牧,但不能獲得含有大量葉綠素的青綠飼料,影響蛋黃的色度。
6.雞舍環境不佳
一些雞舍沒有保溫設施,造成舍內溫度低;有的密封嚴密,透風不良、濕度大,有害氣體濃度增加,病原微生物孳生;有的治理粗放,應激現象不斷等,都是造成產蛋性能低而不穩以及疾病增加的原因。
三、對策
1.增加光照
產蛋雞對光照有較強的依靠性。由于冬季自然光照時間較短,人工補充光照是必不可缺的。應根據雞的日齡和產蛋階段,將光照逐漸調整到適合的時間,使產蛋高峰期光照時間維持在16小時。生產中可采取早晨補光或夜間補光,或二者結合。但無論哪一種方式,應與補料相結合。
2.科學配料
生態放養的雞種多數選擇地方雞,其適應性和抗病力較強,活動量大,但產蛋性能與現代雞種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其飼料營養水平應針對雞的品種和生產特點而靈活把握。根據筆者多年試驗和實踐經驗,制定了河北柴雞飼料營養推薦指標。
3.增加喂料量
根據氣溫、雞的活動量、野外自由采食量和雞的產蛋率,酌情補充飼料。一些雞場看到雞的產蛋率低,限制補料量,結果飼料投喂量越少,產蛋率越低。根據筆者經驗,由于本飼養方式雞的活動量較大,在冬季保溫較好的情況下,河北柴雞的日補料量應比籠養中型蛋雞高10~15%。在保溫不良的情況下,飼料的補充量還要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