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機理
羔羊腹瀉多因飼養管理不當,外感濕熱,飼喂腐敗霉變飼料和青貯草料,以致脾失運化,郁而生熱,濕熱郁結腸內,氣血相搏,損傷腸道經絡,化為膿血,下注成瀉,F代醫學認為細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魏氏梭菌)、病毒、寄生蟲等致病因素侵入腸道,直接刺激胃腸黏膜的感受器,擾亂胃腸正常分泌、運動和吸收的生理機能,從而導致腹瀉。
臨床癥狀
羔羊病初精神沉郁,垂頭弓背,不吃奶,隨即腹瀉,有的呈粥狀,有的呈水樣,顏色有綠、黃綠、灰白等,并有惡臭味,體溫升高到39.5℃,排糞呈里急后重,后期肛門失禁,努責,腹痛,尿短赤,搖尾不定。病程長者,食欲減少或廢絕,眼窩下陷,被毛粗亂,身體震顫,哀叫,心跳加快,脈象虛弱,衰竭而死亡。大腸桿菌引起的病程稍長,常因脫水死亡;應激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瀉,糞便色澤常與草料顏色相近,灰白色或黃褐色,帶有未消化飼料;糞便呈黑褐色或帶血多為魏氏梭菌,感染者多約1天~2天內死亡,有時無明顯癥狀而死亡;病毒性腹瀉多為水樣腹瀉,感染迅速,死亡率高。
治療
中藥以清熱解毒、健脾利濕、澀腸止瀉為原則。止痢散(藥方:白頭翁、滑石、黃芩、黃柏、車前子、郁金、梔子、木香、蒼術、訶子、丹參)溫后灌服,用量每千克體重1克~2克,每天1劑,連用3天。
西藥生理鹽水250毫升,10%安鈉咖0.5克,VC1.0克,10%葡萄糖250毫升,靜脈輸液。同時肌注重癥110(成分:磺胺間甲氧嘧啶、恩諾沙星、甲氧芐啶、煙酰胺),每千克0.2毫升,每天1次。
小結
病羔是傳播源,主要經消化道傳播,羔羊腹瀉是以病羔的胃腸受納運化之腑,宜寒濕適當,通降正常,飼養失宜,管理不善,貪食過多,誤飲冷水過量或外感風寒,濕熱毒邪郁結腸道易致腹瀉、腹痛為特征的疾病。
方中白頭翁、黃柏、黃芩清熱解毒,燥濕止瀉;郁金、梔子清熱燥濕,涼血祛瘀、止痛;車前子、滑石利水通淋,止瀉;訶子清熱解毒,破積祛瘀,收斂固脫;木香、蒼術理氣;丹參活血化瘀。配合西藥抗菌消炎,補液強心,提高機體的抵抗力,諸藥相伍,療效甚佳。
初生羔羊腹瀉的發病原因較復雜,因此,對于生產母羊和羔羊實行科學的飼養管理至關重要。堅持防重于治、以防為主的原則,采取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治羔羊的腹瀉。精心護理,在搞好保溫和哺乳的基礎上,在羔羊出生后12小時內,可口服郁金散(成分:郁金、訶子、黃芩、大黃、黃連等8味及土霉素、乙胺嘧啶)預防,每天一次,每次0.15克~0.2克,連服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