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豬瘟:發病乳豬體溫升高至41~42℃,呈稽留熱,乳豬在吃乳后出現突然吐乳,持續腹瀉,大便呈糊狀,灰色、黃或淡黃色。發病乳豬表現怕冷、嗜睡、厭食、口渴、喜飲水,全身顫抖、被毛蓬亂、毛孔顯現、步態不穩等癥狀;钾i眼結膜潮紅,兩眼有多量的眼屎(黏性、膿性分泌物)。后期表現呼吸困難、消瘦、扎堆。耳尖、乳頭、會陰、四肢末端皮膚發紺,腹股溝皮內肉眼可見紫色的出血斑點,死亡快。病程一般為5~10 天,個別可達15 天,病程長者,眼睛有大量分泌物,眼瞼常黏連,抗生素治療無效。
2.溫和型豬瘟:近年來,由于疫苗使用不當(如操作不正規、疫苗稀釋時佐劑量達不到、疫苗存放不當等),豬營養水平達不到要求,環境污染嚴重,應激因素及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干擾等;致使豬群的免疫力不夠堅強,受到強毒感染后經常發生非典型豬瘟,且常并發豬鏈球菌、胸膜肺炎、喘氣病等并發癥狀,給養殖戶造成嚴重的損失。
二、溫和型豬瘟發生的原因
1.病死豬的流動性大:豬發病后不能及時做到隔離,消毒,甚至有不少養殖戶將病死豬低價出售,販賣病死豬肉,使病原擴散。
2.疫苗問題:疫苗生產質量不合格,凍干疫苗密封不佳而失真空,運輸保存不當,超過有效期等導致免疫效果不佳,豬瘟兔化弱毒真空凍干苗應在低溫條件下運輸和保存,稀釋后立即使用,并在兩個小時內用完。
3.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間隔時間過長,有的養殖戶在仔豬出生后至出欄僅接種一次疫苗;疫苗接種過早或過遲,弱毒苗都會被機體部分甚至完全中和,不能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免疫應答。制定免疫程序要依據當地疫情,豬群的免疫狀態等實際情況,最好結合抗體水平監測,確定免疫接種的最佳時間。
4.免疫劑量不足:免疫劑量不足導致產生的抗體不足以抵抗感染。豬瘟兔化弱毒苗不論豬品種、年齡、體重和性別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4頭份。但在調查中有近50%的養殖戶不知注射多少劑量。
5.疫苗接種方法不正確:獸醫一般對某一村養殖戶采取集中免疫,計算當日免疫頭數后,一次性稀釋疫苗,逐戶免疫,并且不更換針頭,造成疫苗效力可能降低或受到污染,針頭帶毒傳播。
6.濫用抗菌藥物:豬瘟弱毒苗注射前后1周內應禁用能產生免疫抑制的磺胺類、呋喃類等抗菌藥及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三、溫和型豬瘟發病特點
溫和性豬瘟主要發生于經豬瘟疫苗免疫過的豬群,以經過l~2次疫苗免疫的豬群多發,發病后不表現急性豬瘟的臨床外觀癥狀(眼屎膿狀糊兩眼、高燒發抖腰弓起、皮膚指壓不褪色、先屙干屎后拉。,病程長,可達2~3周,有的長達1月以上,患豬表現漸進性消瘦,仔豬死亡率高于大豬。
四、治療方法
尼卡=柴胡+連翹+黃芪+金銀花+高熱血清等。
尼卡,能在血液中迅速達到治療濃度,1~3小時,能透過血腦屏障,主要經肝、腎代謝。對高熱病、溫和型豬瘟、藍耳病、圓環病毒、豬的傳染性胸膜肺炎、喘氣病,溶血性鏈球菌病等有顯著療效。普通肌肉注射,豬每次0.1~0.15毫升/千克,每日1次,連用3天,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