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為牛科動物膽囊中的結石或膽、肝中的結石,所以,有牛黃的牛一般表現(xiàn)為禿毛、眼睛發(fā)紅、體溫高、少吃草、多喝水、久養(yǎng)不肥、徒走乏力、經常鳴叫、臥不安寧等。這種牛在屠殺后,可見其肝、膽囊或膽管比正常牛大,有的甚至大一倍以上。
牛黃多呈卵形或不規(guī)則球形、三角形等,少數(shù)呈管狀或顆粒狀,大小不等;表面黃色、棕黃色,略有光澤,質細膩而輕松,易破碎,斷面黃色至棕色,有排列整齊的環(huán)狀層紋重重相疊;入口有清涼感,嚼不粘齒,慢慢溶化,氣清香,味先微苦而后甜。在宰殺病牛時應注意檢查膽囊、膽管及肝管等,如發(fā)現(xiàn)有結石應立即取出,去凈附著的薄膜,用通草絲或燈心草裹上,置陰涼處陰干,或多包幾層紙置于石灰缸內使其慢慢干燥,切忌風吹、日曬、火烘,以防破裂或變色。以身干完整、色棕黃、質輕松脆、表面光澤細膩、斷面層紋清晰、味先苦后甘、清香而涼、無雜質、無血塊者為佳。
干燥的牛黃質輕松易碎、也易吸濕變質,故宜將其放入襯有棉花、軟紙或燈心革的鐵盒或木盒內密封,置涼爽、干燥、遮光處,防潮、防壓、防震。牛黃切忌使用硫磺熏,以防顏色變黑,影響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