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驗證計劃的作業指導書是針對該項目特點而編制,其作用就是統一檢測過程的關鍵環節,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針對性。檢測人員未嚴格按照作業指導書要求操作,造成其操作環節與其他實驗室有所不同,可能導致結果的偏離。
2檢驗人員素質及對檢測技術關鍵點的掌握不夠
人員的業務素質會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檢驗人員在操作過程中的任一點疏忽都可以導致最終結果的偏離。只有充分認識質量控制的重要性,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正確理解、全面掌握實驗技術關鍵點,檢驗人員才能出色完成能力驗證活動。
3儀器設備的工作狀態不佳
儀器設備運行狀態可影響檢測結果的精密度、準確度,所以檢測人員應調整儀器到最佳工作狀態,使儀器的各項指標趨于穩定后再開始檢測。儀器處于穩定狀態,則檢測數據的復現性得以實現,也進一步提高了測定結果的精密度,減小檢測數據間的偏差,從而使檢測結果更加準確可靠。
4標準曲線的線性范圍設計不合理
多數理化檢驗項目需事先制備標準曲線,計算樣品濃度時,給出響應值 y,即可算出濃度 x。在標準曲線的濃度范圍內,根據分析方法精度的要求和對曲線的偏離情況將標準系列的第一點( 最低濃度點) 稱為測定下限,標準曲線的最高濃度點稱為測定上限,兩限間的濃度( 含兩限)范圍稱為線性范圍。也就是說只有當測量信號處于線性范圍內時,其對應的濃度結果才可接受,否則就應增加取樣量或稀釋試樣。檢驗中遇到最多的是測量信號處于原點和測定下限之間的情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該確定的是,第一標準點是否能滿足分析精度要求的最低濃度點,可以在標準曲線低濃度區域增加幾個點,視測定精度而定。低于測定下限的值就不能接受。如遇測量結果超出標準曲線的上限或下限,應重新制作標準曲線并對樣品做必要的復測。
5因各實驗室檢測系統不同導致測量結果出現一定偏差
實驗室通常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需要的儀器、試劑、操作程序等組合的檢測系統。近年來隨著檢驗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實驗室使用原理各異的檢測系統。不同的儀器、方法所測定的結果間存在的差異可能導致能力驗證的結果偏離,實驗室應在查找原因時仔細分析辨別,因檢測系統不同而產生偏離是否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6樣品前處理不徹底
實際檢測過程中 ,樣本基質可能與標準溶液有所不同,故樣品需經消化、提取等前處理之后,才進行含量測定。如果樣品前處理不完全,基質中的干擾物質排除不充分,則可能導致測定結果的不準確。
7樣品的取樣量不足
能力驗證樣品濃度比較低時,按照一般的取樣量進行測定,往往造成測定值處于標準曲線的下段,并非處于標準曲線的最佳線性范圍,可能導致結果出現偏差。因此,當遇到低濃度的樣本時,可以考慮加大取樣量,使測定數值落在曲線的線性范圍,提高結果的準確性。
8使用過期標準物質
標準物質在化學分析中的作用是校準儀器、評價測試方法或為材料賦值,它的使用應以保證測量的可靠性為原則。標準物質的有效期是指標準物質在規定的儲存條件下,經穩定性試驗證明其特性值穩定的時間間隔。標準物質的穩定性好,則有效性長,反之則有效性短。在實際工作中檢驗人員應密切監測標準物質的變化情況,注意收集相關信息,積累經驗,正確使用標準物質。
小結
參加能力驗證活動,從樣品接受到數據輸出,是一套完整有序的實驗過程,是實驗室日常檢測工作的縮影。檢驗機構認真對待每次能力驗證活動,對整個實驗分析過程進行細致入微的總結和思考,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予以糾正,是對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的有效補充,有助于提升檢驗機構的檢測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時可以增強政府和客戶對檢驗機構的信任。因此,通過積極參加能力驗證活動,全方位地總結分析結果,是實驗室不斷豐富經驗、提升檢測能力的良好途徑。